国际金融市场:危机与出路
——简评“国际金融新趋势”丛书
宋文艳
国际金融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化之中。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到随之而来的美国债务危机,从一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第三次全球量化宽松,国际金融市场在危机中飘摇,在调整中前行。
这是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投机过度的时代。这是一个美元霸权的时代,也是一个欧元崛起、国际金融架构走向“三足鼎立”的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和一系列国际金融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趋势,探寻一条能够更加持续、均衡、健康发展的国际金融新路,在“乱云飞渡”的国际经济变局中从容应对,无疑是金融学者的共同责任与使命,也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成长的人们瞩目的焦点与热点。
厦门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国际金融新趋势》丛书,直面当前国际金融环境,集中反映了“国际金融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国际金融专家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该丛书共有6本,包括《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流动性之谜:困扰与治理》、《全球量化宽松:何时退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信用破产的“神话”》、《国际货币体系:何去何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综观该丛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紧贴当前国际经济现实。例如,全球不平衡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现实和主要特征,2008—2009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便是全球不平衡发展的集中表现和必然产物。在《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一书中,作者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全球不平衡的概念,而且从纵、横两方面分别论述了全球不平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当代全球发展失衡的种种表现。同时,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进行了重点透视,从国际金融角度对全球不平衡中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重点分析。
第二,直面当前国际金融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将其作为拯救危机和摆脱金融困境的出路。
这是一条摆脱危机的“康庄大道”吗?《全球货币量化宽松:何时退出?》一书的作者没有回避现实,而是从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角度对全球货币量化宽松进行了全面解析,并从历史角度对日本当年实行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可过于乐观。因为该政策在缓和乃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货币危机的同时,并未能达到修复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及实现对经济的根本性刺激作用。作者主张,随着危机的逐渐消散,各国应当及早改弦更张,适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而在《主权债务危机:国际信用破产的“神话”》一书中,作者对国际债务危机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条分缕析,重点分析了欧洲、美国和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作者认为, 2010年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无论是在规模、持续时间,还是覆盖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极为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作者主张,欧元区要通过救助基金和欧元发行集体救助债务国,同时债务国要强化财政纪律约束、转变债务依赖型发展模式、寻求自身解决危机之路。前者是“治标”,后者才能“治本”。
第三,吸取国际金融发展教训。在国际金融领域,货币流动性是谜一样的字眼。在每一次金融危机背后,似乎都有流动性的暗流在涌动。在《“流动性”之谜:困扰与治理》一书中,作者从货币供给与需求及货币均衡的角度,对流动性的规律及流动性危机和流动性泛滥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困扰及其教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流动性泛滥和摆脱流动性困境的新思路。
第四,坚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究竟变与不变,如何变革,人们众说纷纭。在《国际货币体系:何去何从?》一书中,作者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以及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所处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对国际货币与国家信用的关联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和路径设计。
第五,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30多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率,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也日益成熟和发达。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一书中,作者指出,中国不仅已经具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而且要摆脱长期依赖美元并被美元绑架的局面,中国也只有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者主张走动态渐进性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即逐步分阶段地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采取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道路。
总之,该丛书作者认为,要使国际金融市场真正走出危机,世界需要进行一场真正的变革。不仅全球不平衡的发展模式需要变革,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变革;而且短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需要择机退出,去杠杆化和去债务化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即将过去的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依然扑溯迷离,虽然有惊无险,但震荡突出、恐慌蔓延、判断艰难以及不确定性延续。中国只有冷静面对自己、理性面对全局、细心谋划对策、精心推进变革,才能在国际金融博弈中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使自身的发展与全球金融稳定并行,才能继续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这正是《国际金融新趋势》丛书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