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pg娱乐电子游戏
来源: 发布时间为:2021/3/8 16:54:00
▲《陈嘉庚传》 朱水涌 著
“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
——节选自朱水涌《陈嘉庚传》
1919年7月,有一篇大学演讲词以其慷慨激昂的忧患倾诉着一位大学创办者的赤子衷肠,阐发着一所大学的创办与一个民族命运的血脉关联,这就是过了不惑之年的陈嘉庚的《筹备厦门大学演讲词》,这篇演讲词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雄健豪气而振聋发聩。
这份演讲词是一位大学创办者、一位国民对于救国兴邦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急切呼唤,它是民族危难中发出的一声教育救国呐喊!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它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熠熠闪光。但这份演讲词并不诞生于大学的讲坛上,而是从一座传统的族姓宗祠中传出来。
左:筹建厦门大学时的陈嘉庚
右: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演词
壹
1919年7月13日下午3时,位于厦门岛上浮屿的陈氏宗祠传出一阵响亮的锣声,人们立即意识到,又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了。
1919年7月的这一次陈氏宗祠集会,远远超过了陈氏子孙繁衍生息和陈姓码头发展的范畴,发起这场集会的陈嘉庚,他要宣告和讨论的是一个关乎八闽前途与中华民族图存的大事,聚集在陈氏宗祠的人,也不再只是陈姓人,而是厦门的官绅商学各界人士,以及从其他省市赶来的嘉宾。当时没人会想到,东南海隅这座小小祠堂传出来的声音,后来竟铸就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辉煌殿堂。
▲陈嘉庚建造的集美小学第一座校舍
贰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即将散去的时候,陈嘉庚开始勾勒起中国南方一所大学的蓝图,这位来自大海边流淌着中华血液的闽南人,梦想着在自己的故乡东南之滨建立一个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王国。
天有不测风云。1918年,也就是一战即将结束的时候,陈嘉庚的“东丰”和“谦泰”两条轮船终究没能逃过战争的厄难,在地中海被德国的潜水艇击沉,为陈嘉庚赢得很大利润的航运业被迫终止。祸不单行,5月,陈嘉庚在新加坡病倒,患的是阑尾炎,这个今天看来很普通的病症在当时却属于致命的险症。
▲青年时期的陈嘉庚
生死关头,陈嘉庚请来了律师和至交,立下遗嘱,将他所拥有的店屋、地产和树胶园共值200万元,全数拨给集美学校为永久基业,以保证在他死后集美学校依然能继续发展。病中的陈嘉庚两眼望着天空,眼睛里饱含着遗憾与惆怅,想到心中一个更加宏伟的教育蓝图就要成为泡影,心里很无奈。
或许是壮志未酬身不死的意志支撑,几个月后,陈嘉庚终于战胜死神再次站立起来,陈嘉庚命硬,病魔无法夺走这个中华赤子的顽强生命。再次站立起来的陈嘉庚将家底一盘查,发现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自己的资产已经增加到400万元,这个家底让他很振奋,他又有了圆梦的资本,于是再次踏上返乡的路程,回国创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公司恒美熟米厂故址
叁
这次回国办学,陈嘉庚自己预计要用四五年乃至五六年的时间,便将南洋的实业交给胞弟陈敬贤和公司经理李光前管理,并特地将公司的高层、中层职员召集一起,设宴与同仁告别。
临别宴会设在陈嘉庚的新加坡恒米厂,餐桌有意摆成一个“中”字,吃的是中国菜,饮的是中国酒,陈嘉庚特别向同仁表明宴会摆设与美食的用意是“愿诸君勿忘中国,克勤克俭,期竟大功”。
宴会上,陈嘉庚宣布他将长住中国,竭力兴学,望诸君“一心协力进行”,他郑重宣布:“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花红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剩之额,虽至数百万元,亦决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
▲《筹办厦门大学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
肆
1919年5月下旬,陈嘉庚回到故乡集美,此次回国,他只有一个目的一条路要走,这就是创办厦门大学。七月上旬,他在《东方杂志》第16卷第12号上向社会发出了《筹办厦门大学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
在通告中,陈嘉庚向社会宣布:“谨订7月13日下午3点钟假座浮屿陈氏宗祠,开特别大会,报告筹办详情。”
1919年7月13日正是闽南天气入夏的时节,天高云白,虽为夏日,却因为海风阵阵,天气并不闷热。下午3时,伴随着陈氏宗祠响亮的锣声,居住在厦门这个通商口岸的各界人士在一个海外来客的感召下,来到了原本只是陈氏族人聚集的宗祠内。
▲厦门浮屿陈氏宗祠
宗祠锣声响过之后,召集此次集会的陈嘉庚走到了列宗列祖的牌位前,用闽南话开始了他那载入史册的倡办厦大演讲:“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民族危机,国势危难,在此国家岌岌可危之际,惟有振兴教育与不死民心才是拯救华夏的必经之路,演讲开篇便开宗明义提出教育救国的信念。
面对着各界人士,陈嘉庚将我国与欧美先进国家、日本等国不识字者的人数作了比较,阐述了教育不兴则国遭淘汰的现实,国家贫弱,强敌侵犯野心剧增,他们“得陇望蜀,俟隙而动”,国人倘若“不早日猛醒,后悔何及”,这些话既表达出陈嘉庚内心的疼痛,也透露出他深藏于深层的那份焦虑。
▲厦门大学筹备委员
陈嘉庚实际上很清楚,创办厦门大学的路并不好走,要有人跟着他无悔地前行是很难的。他曾写信给当时集美学校的校长叶渊吐露过自己的苦衷,他说:“厦中人士虽多,无论才、财,弟度能举为帮手者,未有其人。”但陈嘉庚毕竟是个血性汉子,他生命中一以贯之的那份力量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他一旦选择好一条道路,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在陈氏祠堂里依然是拳掌一握,振臂一挥,呼吁各方“抱定宗旨,毅力进行”。
陈嘉庚的演讲感染了全场的听众,黄炎培情不自禁地碰碰身边的黄奕住问:“听了陈先生的话有何感想?”黄奕住用手指指自己的心,答道:“听陈兄之词,不支持他兴办厦门大学,就不是人!”这一天,陈嘉庚当场宣布他认捐百万元洋银作为厦大的筹办费用,另有经常费用300万元洋银,分12年付完,总捐资为400万元洋银。1919年的400万元洋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年陈嘉庚全部实有资产也就只有这个数字。
▲纪厦门大学开校式
伍
一位从新加坡回来的中华海外赤子,一篇足以像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样在中国教育史熠熠闪光的演讲,一笔当年便是陈嘉庚全部资产的办学捐资,把一位诞生于古老中国的国民的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公民精神发挥到极致,将一位在海洋风浪中成长起来的中华儿女,推到了滥觞起来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殿堂之上。
1919年8月7日,从厦门陈氏宗祠中传出的消息,出现在现代国际都市上海滩上,正在筹备中的厦门大学,在上海的《申报》上亮相了。这一天,影响巨大的媒体《申报》发布了《南方将有私立大学》和《厦门将设大学》两则新闻,以充满赞誉和期待的语气报道陈嘉庚创办厦大的壮举,称厦大创办的举动,“使南方有中国自办之最高学府”,赞扬陈嘉庚“孜孜以学,以为国家百年树人之计,诚教育界之明星”。从此,“四万万之民族决无居人之下之理”的自强精神与雄健豪气,便铸就了厦门大学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气。
▲厦门大学首批校舍群贤楼群落成
主编 | 洪秋霞、施高翔 策划 | 蒋东明 编辑 | 林志玄
供稿 | 朱水涌 审稿 | 黄茂林